外泌体30-150nm 的胞外膜性囊泡。外泌体内容物丰富,包括蛋白质、脂质和核酸等,在细胞间信息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,并与多种疾病的发生、发展、治疗及预后密切相关。
作为天然的胞间信息载体,外泌体免疫原性低,生物相容性高,在人体血液中比较稳定。能够利用增强渗透滞留效应(EPR),有选择性的渗透和滞留在肿瘤或炎症组织部位,可穿透血脑屏障等。不仅可以通过其内源内容物直接对受体细胞进行治疗,也可以作为药物载体,递送化学药物、蛋白质、多肽及基因药物,在医疗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。
为了增强外泌体的治疗效果,降低对正常细胞的毒害,需提高外泌体的靶向递送能力,目前科研常用方法是基因改造分泌外泌体的细胞,利用重组克隆质粒,在细胞中表达靶向蛋白或多肽linker A 分子共价偶联在外泌体表面,形成 linker B 分子与靶向蛋白共价偶联,形成 linker 分子。然后将 pro-linker B 孵育,两个 SEC 分子排阻柱将剩余的 <span "="" style="box-sizing: border-box; margin: 0px; padding: 0px; outline: 0px; font-family: inherit; border: 0px; font-size: 10.45pt; vertical-align: baseline; font-weight: inherit; font-style: inherit;">pro-linker B去除,得到大量纯净的修饰外泌体。
本试剂盒表面修饰效率高,反应条件温和,生理条件下即可发生反应,反应特异性好,无有害副产物,不需额外添加催化剂或其他化学物质,不会损伤外泌体膜结构,也不影响目标蛋白的生物活性和功能,为靶向外泌体提供了一种高效、简便的修饰手段,可实现靶向外泌体的大规模制备。